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心曲没有终止符 > 第二十六章 川端康成(1)

第二十六章 川端康成(1)

    第二十六章 川端康成(1)

    传略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2岁丧父,3岁丧母,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抚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

    川端康成从小身体孱弱,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但这种过分的保护不但没能改善他的健康,反而形成了他极为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川端康成的生活方式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岁时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抚养,一连串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悲凉忧郁,也对他成年以后的心态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16岁时,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下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成册,最初的写作**已经萌发。

    中学时代,他的投稿经常是石沉大海,令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阪《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教师的灵柩》,还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文章世界》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改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作《招魂节一景》,比较成功地描写了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受到文坛老前辈的称赞。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坛。

    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此后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写出了短篇小说《林金花的忧郁》和《参加葬礼的名人》。这一时期,他以自己的恋爱生活的体验为素材,写了《非常》、《南方的火》、《**作作祟》等一系列描写孤儿生活和爱情波折的小说。这种哀伤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踏上社会,正式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他积极与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和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少数几篇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并无多大的建树,他甚至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团中的异端分子”。后来他公开表明他不愿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