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养生保健 > 拖延心理学 > 第二章 探究拖延者内心深处的奥秘(2)

第二章 探究拖延者内心深处的奥秘(2)

。我们在拖延与行动中挣扎的时候,正是假我中的父母形象和小孩形象的斗争。一个权威式的人物严厉地要求你必须做这个做那个,而你如同委屈的孩子,不肯去遵从指令。在开始或者不开始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总是能听到内心里不同的声音:“你必须在今年完成整个项目!”“你必须拿下这个工作,否则就……”严厉的声音在内心想起的时候,总是附带了很严重的惩罚,而我们却不愿被这样驱使。于是,行动上就会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虽然打算开始,总是有各种理由阻挠的进展,表达潜意识的抗议。对权威的抗议和对真实自我的保护。

    爱丽丝?米勒在她的著作《都是为你好》中提到,那些陈腐过时的家庭规则是以服从为主要标准的,这样的教条都可以被称为是毒性教条。毒性教条的内在心理意义除了服从以外,还有整洁、控制情绪和**。米勒认为,在这样的家庭教条中核心的价值观是,父母是孩子的主人,孩子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任。在家庭系统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颠倒,这样导致孩子的心理发生了扭曲。他们会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内化成自己的评价。在对自我评价时采用的是严厉的、**式的命令,而不能完全尊重其内心的愿望和需要。这样的矛盾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终生。于是,我们在拖延中就会不断体验内心的**严厉的要求和内心的孩子苦苦拖延,不肯开始,以对抗来自童年期家庭教条的伤害。

    拖延发生:偶然中的必然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慢慢褪掉了尾巴,但是在心理层面,我们却一直拖着家族的长长尾巴生活,家庭的生活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