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其他书籍 > 中国人最爱喝的100种名茶 > 白茶 第一章(2)

白茶 第一章(2)

    白茶  第一章(2)

    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长一些。一般把3克银针,放在沸水烫过的无色无花透明玻璃杯中,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五六分钟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钟乳,蔚为奇观。约十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至于白毫银针的药效,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有很好的说明:“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一种贵重的中药),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即价同金相等)。”另外白毫银针茶还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却病。甚至有人还说,饮一杯白毫银针茶,可以让人忘掉生活的艰辛,变得心神安定。在华北地区,白毫银针茶还被视为治疗和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白牡丹

    美若仙子冠压群芳

    白牡丹茶属白茶类,它的绿叶夹着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白牡丹茶最早创制于福建省的水吉乡,水吉原属建瓯县,据《建瓯县志》中记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后来才传入政和县。

    关于白牡丹茶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18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

    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因为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他在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

    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18棵牡丹竟变成了18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18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后人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制造白牡丹茶的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芽叶,有时采用少量水仙品种茶树芽叶供拼和之用。制成的毛茶分别称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和水仙白茶。

    白牡丹茶的制造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

    其制作工艺关键在于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最好,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采摘时期为春、夏、秋三季。其中采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