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城市表情 > 23与迷宫匹兹堡的影像格斗(1)

23与迷宫匹兹堡的影像格斗(1)

    23与迷宫匹兹堡的影像格斗(1)

    ——尤金?史密斯

    迷宫般深不可测的都市是一个不可穷尽的实体、可以无限制地微分下去,而再多的照片也只不过是无数次微分中的极小的一部分求导而已。拍摄都市实际上就沦为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行为。

    一个人与一个都市展开一场影像格斗。

    此人手中的长矛是照相机,而他与之大战一场的“风车”则是1950年代的美国大工业城市匹兹堡。

    他的名字叫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1918—1978)。一个我们已经颇为熟悉(?)的美国摄影家。一个已经成为传说的现代堂吉诃德。

    1955年,《生活》画报的专职摄影师史密斯主动放弃与《生活》画报续签聘约,这意味着他自动辞去了在《生活》画报的工作。史密斯的辞职事出有因。他于1954年拍摄了摄影故事名篇《施韦策大夫》,但在就如何编排照片一事上,他与《生活》画报的编辑发生了激烈冲突。从表面上看,这是冲突双方对摄影故事的照片编排的认识不同,但更深的原因其实是双方对摄影的根本认识完全不同。

    辞职后的史密斯,为了贯彻自己关于摄影故事的信念,决意选择一个可以彻底体现自己的摄影理想的题材,进行一番不受任何干扰的实验。正好在这时,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政府正考虑出版一本《匹兹堡市史》,而此书的第一章按计划是以照片构成。当有关编写人员请史密斯担任这一章的图片拍摄时,他欣然应命接受邀请。对史密斯来说,这是个求之不得的机会。他正想通过报道这么一个大工业城市与在此生活的人们的生活来探讨他一直关心的现代工业与都市之间、现代工业都市文明与人的复杂关系,并对此作一番精密的视觉诊断。他想通过自己的照片来表现自己的一个理念,即在这个工业压倒一切、主宰一切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如何与“摧毁人”的工业作斗争并维护自己丰富的人性不致丧失的。而匹兹堡实乃实践并检验他的摄影理念的理想舞台。

    匹兹堡号称“美国的炼钢炉”,是当时美国屈指可数的、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业城市。有200万人口的匹兹堡的主要产业是钢铁工业,它生产美国五分之一的钢铁。但是,工业发达,烟囱林立的匹兹堡有着严重的都市公害问题,因此它有着“烟尘之都”、“公害之城”的别名。同时,人口稠密的匹兹堡也同样有着任何现代大都市都无法回避的各种问题,如犯罪问题、失业问题等。但是,也正是这种都市的复杂性,才激起了史密斯的一种挑战**。

    1955年,史密斯来到匹兹堡安营扎寨,深入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开始拍摄匹兹堡。8个月后,他结束了拍摄工作,回到纽约开始照片的选择与编辑。面对10000多张底片,如何编辑却是一场难度不亚于拍摄的艰苦作业。

    1958年,《匹兹堡》项目终于完成。1959年的《大众摄影年鉴》以32页篇幅、88张照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