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城市表情 > 22纽约的“喧哗与骚动”(1)

22纽约的“喧哗与骚动”(1)

    22纽约的“喧哗与骚动”(1)

    ——威廉?克莱因

    在克莱因的眼中,纽约这个20世纪都市文明的象征本身是一个集“美丽与亲切与愚蠢的兽性与不可思议的恫吓”于一体的怪物。……“纽约是由五大元素构成,即空气、土、水、火以及美元。但美元在此中所占比例最大。”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访美日志》中曾经这样描写过1950年代的纽约:“42街上,海报以暴力性的色彩宣传着恐怖电影。——我在此停步。在售票房的两边,凹凸镜映出过往的路人。他们又高又胖。我看着我自己。我这时正在做着各种鬼脸。浓雾滚进了我的脑海。”如果说波伏娃的这段话需要什么影像注解的话,那么一个名叫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1928—)的美国摄影家于1954年至1955年在纽约所拍的照片也许正可一用。

    被风霜打破的海报、疯狂地转出都市的**的霓虹灯、送出煽情的幻想与冷冷的拒绝的橱窗、伫立街头的、迎面而来的表情灰暗的行人、成为都市人心领神会的暗号似的各种商标与符号,——纽约的光怪陆离,喧哗与骚动,都被克莱因以一种急切的眼光攫获于他的胶片上。顺便说一句,他此时手持的相机是从卡蒂埃—布列松手中转让过来的。

    1956年,一本有着长长的题目的摄影集在巴黎问世。这本摄影集的题目是《生活是美好的,这美好是因为你在纽约》,由于此书题目过长,人们就简称其为《纽约》。这是克莱因仿照号称发行量为400万份的《纽约每日新闻》的报头用语而起的名字。摄影集《纽约》共由11组照片构成,这11组照片的标题分别是“家庭相册”、“装饰品”、“游行”、“圣诞快乐”、“吸收与散发”、“枪”、“迷醉”、“?”、“生之信息”、“梦”、“风景画”。他通过这种别有风味的影像分类来图解、分解、剖析纽约、以此逼近他要表现的都市的本质。这可说是以摄影来论说都市的一个新尝试。在《纽约》的副标题中,克莱因用了trancevels这三个词,他对自己选用这三个词所作的解释是,trance这词有陶醉之意,而同时又与chance(机会)这词发音相似,witness有见证与目击之意,而revels一词则有得意欢欣之意。于是,摄影的全部意义就是陶醉于机会、成为目击的证人、为自己表现出来的所见而得意欢欣。可见,这三个词实际上成为他的摄影哲学的概括。

    《纽约》中的照片肆无忌惮地挑战一切既存的摄影规则。传统摄影要求影像的颗粒细腻光滑,而克莱因的照片则颗粒粗放、刺目。一般认为一张照片的最基本要求是对焦准确,而他的许多照片不是结像模糊就是对焦不实。传统摄影斤斤计较于构图推敲,而他的照片的构图则呈开放结构,充满动荡不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