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第二章 (2)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第二章 (2)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第二章(2)

    不是天生的,也没有天生的天才。

    什么是才能教育法?要弄清楚这一概念,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能力。在《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中,铃木先生表达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能力是生命机能的别称。也就是

    说,人的生命力适应环境条件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训练会产生能力。

    谁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从这点来看,能力得不到培养的原因有两条:存在着抑制旺盛生命力的环境条件;没有促进旺盛生命力得以训练和提高的

    环境。

    许多人都认为,婴儿比其他刚出生的小动物显得软弱。婴儿一个人不能站立,也不能自己去吃奶。育儿时,需要更多的照料,因而有人得出了人的生命力软弱的结论,铃木认

    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处于软弱状态的婴儿,反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当妈妈一时忘记喂奶,婴儿就急得哭叫着要奶吃。仅就这一点可知,婴儿是想以旺盛的生命力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婴儿越是幼小,其生命力就越强。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直接的生命力相应地就发挥不出来了,而只能靠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应该被开发出来的能力也不断受到社会环境的种种限制。

    因此,铃木认为,幼年时期的旺盛生命力决不能抑制,要通过锻炼不断提高能力,这一点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不能简单地说因身体虚弱而严格锻炼,若是这样,生命力就会受

    到抑制,只能产生“健壮”的机体。

    在铃木所教育的学生中,有一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子,父母希望通过音乐给这孩子带来一点光明。

    当时,铃木想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不知怎么指导才好,所以没有立即表示同意。到了晚上,铃木突然觉得有了头绪:“对呀!不妨先使自己处于盲人一样的状态。”想到这里

    ,他不由得从久坐的椅子上站起来,关上了电灯。

    顿时,屋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在这黑暗中,孩子应以什么作为行动目标呢?怎样才能给他提供行动的线索呢?铃木边想边摸索着从箱子里取出小提琴和弓,轻轻地试拉

    起来。

    在拉琴过程中,他并没感到有什么不自由,在黑暗中,弓和弦及间隔位置都清楚“可见”。

    于是铃木确信,不用眼睛,只要把小提琴和身体溶为一体,黑暗中的弓柄就会“看得见”,这就是孩子学会拉小提琴的重要条件。

    训练拉小提琴的计划开始了。孩子用手拿起弓柄,用弓顶住手指,使弓上下左右移动……仅“掌握”弓的训练就进行了好几十次。他在这十分艰苦的磨练中,增强了对弓的感觉

    ,终于“看见”了弓和弓柄。

    在此基础上,孩子开始学拉小提琴,一年之后,经过令人十分感动的努力,这个孩子与普通孩子一样,能拉各种各样的曲子了。

    因此,铃木得出这样结论:正确观察或判断事物的能力,不是眼力,而是作为开发整个身体能力的内心感觉。眼力只不过是培养人的内心感觉的一部分而已。

    只要有生命,谁都有开发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即使身体及其他感觉器官有缺陷。但在孩子生命中还蕴藏着不断弥补其缺陷的各种能力的可能性,其可能性引发不出来,应该

    归咎于教育工作者的无能。

    铃木的才能教育运动始于1945年,开始是想在音乐方面证明“能力不是天生的”这一观点。铃木认为要教育孩子在音乐方面达到某种高深而优秀的程度,就要使孩子的大脑充分

    活跃起来,由此而获得的优秀能力,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