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中国商道 > 第六章 沪商商道:精明是最大的优势(5)

第六章 沪商商道:精明是最大的优势(5)

    第六章   沪商商道:精明是最大的优势(5)

    而政府对此通常是非常支持的,因为植树造林客观上起到了环保的作用。对于投资者来说,真可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陶新康种树的真正目的当然并不仅仅在环保,他有他自己的算盘。作为中国最大的耗材企业,新**面临着现实的威胁,集团90%的销售额来自木业,而原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但各个国家对木材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多,陶新康开始盘算了:如果今后没有“米”了,新**的“饭”还怎么烧呢?

    接着,陶新康每年投入6000万资金扩种速生杨树10万亩,到2005年累计植树60万亩,并长期保持这一成材规模,形成陶家“自留地”。这一举措不仅将上海市绿化覆盖率提高5%,而且从2006年开始每年有10万亩规模的林木供采伐、更新,真正使新**公司“伐木有其林”。陶新康基业也“从木到林,由林到森”地发展,可以生生不息、绵绵不断了。

    可以看出,陶新康不仅善于稳中求胜,而且眼光也极其长远。对于生意人来说,“稳”是经商的根本,首先在于心态的稳定,其次是方法的稳妥,经营的合理合法。反观那些浮躁、急功近利,甚至为小利而忘大义的商人,他们或许能一时成功,但从来都不会长久。

    “抢”机遇就是“抢”钱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上海人管“挣钱”称为“扒分”,意思是赚钱如土里淘金,不但要有土里淘金的精神和耐性,而且速度一定要快,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分得最大的一杯羹,否则到嘴的鸭子也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抢走。

    每个精明的上海商人,几乎都保持着这种与生俱来的“抢”的意识。尽管在“抢”的过程中由于当局者迷,可能会错过市场上出现的新机会。但只要能够抓住机会,他们就会凭借讲究速度和手段的方式一举领先。

    上海中路集团董事长陈荣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抢钱的人。他从小当过技工,在1984年用自己250美元的全部积蓄开办了一个纺织厂。20世纪90年代初,陈荣将其纺织厂的利润投资在股市上,这让他赚到了1200万美元,并以此作为创建中路的原始资本。中路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龄球设备制造商。

    陈荣在股市中充分发挥了上海人抢机遇的特性,他甚至率直地把自己的赚钱方法归纳为“抢钱理论”。陈荣看到的市场有满地抢不完的钱,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去“抢”,而是不断变着法儿去“抢”,总是比别人抢先一步。

    上海证券市场上曾涌现出很多百万、千万富翁,但对后来者影响至深的就是第一个进入股市“扒分”的陈荣。自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陈荣就认为这是一件改变命运的事。他认为在中国重大的机遇每每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