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其他书籍 > 八方食尚 > 陕西菜(2)

陕西菜(2)

    陕西菜(2)

    得福固可喜,遭灾亦可悲。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复杂内容,还“吃”以自然本质,大家岂不吃得快活自在。

    廉明的

    带把肘子

    曾经有个时期,我们家乡逢到岁尾,便忙忙碌碌准备过节的吃物,称年货。大家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渠道往自己家收揽,仿佛战前储备。采购完备,再连夜将年货烹制成菜。接下来,在春节短短的十几天中,像完成任务一样,将所有这些统统吃光。食量之大,每个人都可以自夸是一头大象。在人们的采购品中,有一样不可或缺,就是猪肘。一方面,能不能买到猪肘可以考验自家的采购能力;另一方面,猪肘浑然有形,烹制成菜色泽喜人,满满一盘显得菜桌分外丰盛。

    肘肉瘦肉多,富胶质,蒸、炖、焖、酱、烧、扒各种做法皆好吃,调制得法,可达到肉酥皮糯,用筷子便可以剖割,简直和豆腐一般嫩软。我喜欢连皮带肉一起吃,味道更加香浓醇厚,有时富含胶质的皮简直要把嘴巴粘住了。肘肉还有一样好处:特别垫肚,饱用之后,说话也有底气,走路四平八稳。

    以“肘子”名之的菜肴,一般是用猪后肘为原料,如酱肘子、清炖肘子等。陕西有道风味名菜带把肘子却是以前肘为原料,风味独特。说到带把肘子的起源,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明朝弘治年间,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知府贪赃枉法,百姓敢怒不敢言。城里有位叫李玉山的厨师,烹调技艺精湛。一年8月,知府过五十大寿,派人请李玉山到府上做菜。李玉山痛恨知府平日欺压百姓,搜刮民财,借口生病回绝了。

    时隔不久,陕西巡抚郑时来同州府视察,知府为了讨好郑时,又派人请李玉山到府做菜,李玉山正准备再次回绝时,被一个叫尉能的人拦住了。尉能对李玉山耳语道:“巡抚大人一向秉公办事,你何不前去……”李玉山听后连连点头,痛痛快快跟着差人去了同州衙府。

    知府的管家因为上次被李玉山拒绝,一直心怀怨恨,这次见李玉山来了,就想难为难为他,故意买回一些带骨头的肉,要他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好。李玉山心中有数,不慌不忙进了厨房,刀勺起落,不大一会儿做出菜来。菜端上去,巡抚一看,上面是肉,下面盖着几根骨头。巡抚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明白此菜隐指知府贪婪——吃尽皮肉还要敲骨吸髓。巡抚不等知府发问便赏了李玉山十两银子,放其回去。第二天,巡抚亲自到李玉山的酒馆查访知府的劣迹,回去后严惩了知府,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后来巡抚询问李玉山那道菜的名字,李玉山回答说:“带把肘子。”因猪腿骨露出似节把,故名。从此带把肘子便成了席间的一道菜肴,经各代厨师不断改进更加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