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其他书籍 > 美国的救赎 > 老人潮悄然而至(2)

老人潮悄然而至(2)

并没有为其他航空公司所仿效,媒体热闹了一阵也就沉寂下来,机舱里晃动着的,仍是些年轻的面孔。

    因为有着这样的思维定势,所以当你发现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机舱乘务员不仅不是“小姐”,甚至连“大嫂”都不是,而是些不折不扣的“大婶”甚至“奶奶”的时候,你肯定会在心里犯了嘀咕:这可是国际航线,让一些老太太来当服务员,不怕影响西北航空公司或者美国的形象?而且她们会不会倚老卖老,服务打折扣呢?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些“空婶”、“空奶”们工作起来按部就班,一丝不苟,井井有条,而且态度和蔼,有求必应。

    在美国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老年人在美国社会是一个很活跃的群体。他们的退休年龄要到65岁,即使到了65岁,还有很多老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北卡大学英语系负责研究生与访问学者事宜的琳娜·瓦莱斯女士至少60岁了,但她还每天坚持上班,还能熟练地使用电脑。有一次,笔者和瓦莱斯女士闲谈,说在中国,她这样年纪的人早就呆在家里了。她反问笔者呆在家里干什么。笔者告诉她,带带孙子,晒晒太阳,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就是“享受生活”,她回答说:“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在查普希尔,各行各业都能见到老年人的身影。即使退休了,他们也往往不愿呆在家里,而是猾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对于老人们的活跃,美国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与支持。就拿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职业来说,国内一般认为这是吃青春饭的人干的。荧屏上闪闪发光的尽是些帅男靓女,以致一旦过了35岁,不少人就哀叹韶华不在,如果40多岁还活跃在荧屏上,总要千方百计地抹去脸上的皱纹,显出青春的模样。如果谁50多岁了还活跃在前台,那么,不管他多么成熟、多么有经验,也总免不了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而美国荧屏上的主持人,大多是些成年男女,也不乏满脸沧桑的老人,但社会并不认为他们老了,有的直到退休,还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在这里,翻翻当地报纸的招聘栏目。有趣的是,招聘条件中对学历、工作时间、工作经验,甚至有无汽车等都做了要求,却很少见到国内招聘广告中常见的一项内容:年龄限制。大概是招聘者认为,只要能胜任这一工作,管他多大年纪干什么。难怪里根72岁也仍能连任美国总统。有了社会的支持,美国的老人自然干得更欢了。

    虽然有一部分老人人老心不老,退休之后能发挥自己的余热还能自觉地去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退休之后遭遇了“尴尬局面”。美国“婴儿潮”一代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代人:生下来,他们就是父母宠爱的甜心;长大后,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轻松找到工作,拥有自己的房子、汽车和股票,世界各处游历;混得不错的更成为美国一代中坚力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是他们这代人最好的代言人。他们大都乐观、自信、独立自主、及时行乐、挥金如土;这群占美国人口1/3——7700万的庞大队伍成为了美国最有钱的一代。